
4个故事大全:人情的睡前故事,睡前故事大全
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4个关于人情的睡前小故事,供各位参考,同时还提供了古诗文、作文、组词、词语、故事、好词好句。点击查看更多睡前小故事人情的睡前小故事:(1):
【注音】lǐ shùn rén qíng【典故】礼为情貌者也,文为质饰者也。
《韩非子·解老》周公有请命之事,仲尼非子路之祷。今钧圣而钧疾,何事不同也?故知臣子之情,尽斯心而已。所谓礼为情貌者耳。
晋·阮侃《释难宅无吉凶摄生论》【释义】指礼是顺乎人之常情,人与人共处必须遵守的规范。【用法】作宾语、定语;指合乎情理【结构】主谓式【同韵词】拥书百城、一意孤行、改姓更名、箫韶九成、贩交买名、竖子成名、知人之明、衣绣夜行、密密层层、旧态复萌、......【年代】古代【成语故事】西汉末年,丞相孔光府里府吏卓茂为人十分宽厚,很会人情世故。他因此而做了县令,有人向他报告说亭长收受了他的米肉,他问是主动送礼还是索贿。那人说是主动送礼,法律规定是不能收财物的。卓茂说是主动送的,礼是合乎人情的
人情的睡前小故事:(2):
加拿大有个真实案件。有个小男孩玩弹弓,不小心射瞎别人一只眼。一位资深法官办理此案时,感到很为难如何处置肇事男孩?既不能直接追究其法律责任,又要让他从中吸取教训,而采取的方式还不能对孩子造成实质性伤害。
法官想了很久,决定判罚这男孩在三个月之内,在公共场合必须用眼罩遮住一只眼睛不到半个月,男孩在一篇作文中,由衷地忏悔了当初行为的过错,真切体会到自己的过失给他人带来的伤害,以及这种伤害在后果上的严重性。
善哉!法官用模拟瞎眼的办法,让肇事者感同身受地去体验受害者的感受。被强制戴眼罩的经历,对小男孩日后的成长,必有举足轻重的作用。
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,兹事体大。那位资深法官可谓既通法理,又谙人情。
人情的睡前小故事:(3):
不久之后,我到达纽约,除了在学校教课,也在家里收学生。
有一天,我看到一个洋学生用的毛笔很差,建议他买好一点的。
这已经是店里最好的了。学生说,老师,能不能托你帮我买一支?
我马上就去找了一支,交给他:这支笔就送你!
真的啊!学生兴奋极了。
隔不久,他又要买笔,我就又找了一支送他。说实在话,那笔没多少钱,学生又用功,我就当给他奖品了。
只是从此,即使他的笔已经旧了,偷偷托同班的中国学生去买,都再也不曾向我开口。有一天我问他为什么。他很严肃地说:你总不收钱,我怎么还能托你买?
把过去的两件事对照,我突然有种感触:难道中国的人情味,拿到国外,反而有了反面的副作用?
人情的睡前小故事:(4):
有一天,读到明朝袁了凡写的《了凡四训》,其中说到两个有关孔子的故事,终于让我释怀。故事说:
鲁国的法律规定,如果有人肯出钱赎回被邻国捉去做臣妾的百姓,政府都颁奖金。孔子的学生子贡,赎了人,却不接受奖金。孔子知道就骂他说:你错了!怎么可以只为自己高兴,博取虚名,就随意去做呢?现在鲁国大都是穷人,你开了恶例,使大家觉得赎人受赏是丢脸的事,以后还有谁赎得起人?从此赎人的风气,只怕要渐渐消失!
子路有一次救起溺水的人,那人送了一头牛为谢,子路收了。孔子听说,则大加赞赏。
了凡先生写了一段很引人深思的话。
若所行似善,而其结果足以害人,则似善而实非善。若所行虽然不善,而其结果有益于大众,则虽非善而实是善。又说,例如不应该的宽恕,过分称赞别人,为守小信而误人事,宠爱小孩而养大患都亟待吾人冷静检讨改善。
我发觉,其实中国的儒家思想,早就重视了合理化,只是后来许多人故意表现私情,故作有人情味的样子,或表示自己的宽宏大量,而造成情理不分。